长江日报讯(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刘莉 郑融)昨悉,武汉财政局在市本级正式拓展推进解决政府采购异常底价问题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优质优价采购,防范底价风险,确保政府采购公正性和效率。
据了解,市财政局前期组建专项小组,结合近三年2398个电子标、6031个项目包拓展全量数据剖析,深入研究异常底价的表现形式和分布规律,形成了《政府采购异常底价问题成因剖析与治理对策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市财政局印发《公告》,明确在医疗设施、家具和用具、信息技术服务、审计服务等品目中先行试点。
根据规定,若评审中出现以下四类情形,评审委员会需要启动异常底价投标(响应)审察程序:一是价格低于全部有效价格平均值50%;
二是价格低于次低有效价格50%;
三是价格低于采购项目最高限价45%;
四是其他评审委员会觉得提供商价格过低,大概影响商品水平或者不可以诚信履约的情形。审察启动后,提供商须在合理时间内提交本钱测算等与价格合理性有关的书面说明和证明材料,不然将被视为无效投标(响应)。审察状况需全程记录并存档。
除此之外,试点工作还将探索信息技术与规范融合革新,尝试开发智能辅助决策工具,打造产品信息数据库,为采购人提供需要管理和预算编制的数据支撑,提高评审精确度。
武汉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异常底价问题试点工作旨在推进采购人从“重程序合规”转向“重需要科学、重履约实效”,提高需要编制、评审组织、履约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推进政府采购范围形成“预防—审察—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
来源:长江日报